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

「默園」深深深幾許——陳虛谷故居

摘要:陳虛谷是日據時期臺灣文化協會的新文化詩人。他當年呼號奔走,為群眾吹來現代思想的春風。他尤愛寫詩,古體新詩都有,他一生中最高的志向,也就是沒能完成的悠然見南山的閒適。他的故居默園仍然呈現殖民樣式。近來默園因為日月明功事件再次進入公眾視野,這大概是原主人所不能預料到的事情。

<陳虛谷>(1896-1965) 本來是和美鎮南邊潭墘地方一戶貧窮農家的第三個男孩,年幼時就過繼給和美鎮北邊塗厝大地主<陳錫奎>當養子。陳虛穀過繼給和美的首富之後,從此走向不一樣的人生。今日仍保留在和厝路上的這一棟稱為<默園>的洋樓,即係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文學詩人<陳虛谷>的故居。

默園洋樓完成於昭和五年(1929)年,係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新文學詩人<陳虛谷>的故居,為其養父即和美首富<陳錫奎>先生所建造。
陳錫奎時期奠定陳家的經濟基礎,他曾在水利會任職,也開圳溝,做生意,最主要的仍是土地買賣。當時靠海邊的土地,他人都嫌不夠肥沃,陳錫奎卻僱人開墾,條件是五年內免繳田租的辦法,並且蓋屋給佃農住,因此開墾了這些大半在新港、頂溪埔一帶的土地,約有幾百甲田。

陳虛谷出生不到三歲,就過繼到大地主陳家。陳虛谷的童年在放任與歡樂中度過,在鄉下的日子和其他的小孩成天玩在一起,十六歲才從彰化第一公學校(今中山國小)畢業,兩年後因不想再讀書,在父母的安排下和鹿港名門<丁琴英>結婚。因為丁家是個書香門第,(即鹿港丁協源商號, 丁家先人丁壽泉為前清進士,曾任白沙書院掌教 ) 於是婚後的陳虛谷在1920年,二十五歲時,來到日本留學,就讀日本有名的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,還進入政則英語學校學習英語.....

1923年從日本學成歸來的陳虛谷,回台後,就加入台灣文化抗日的知識精英團體「台灣文化協會」,還被推選為理事,積極的投入啟蒙運動。作為文化演講會的名嘴,從北到南到處去演講,灌輸民眾現代思想,啟發民眾現代知識,當然也批判日本統治台灣的不當措施,引起相當大的迴響,也成為日本員警追捕的對象。

他除了努力奔走,到處演講鼓吹台灣民眾的覺醒之外,寫詩吟詩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志趣所在。他的詩現在留下的有五六百首,有古體詩及新詩其中以紀錄時代思想批判強權,還有歌誦台灣田園風光的居多。

1939年以後,他因攜子女赴日本讀書,淡出新文學戰線,回頭去寫舊詩。
除了短期擔任<和美恆生信用販賣利用組合組合長>以及<省通志館委員>外,剩下的活動多以寫詩自娛。

1951年患腦溢血,病後半身癱瘓,仍有舊詩作品,以詩人自許自負,良有以也。

1965年九月病逝。其三子陳逸雄編有《陳虛谷選集》,收錄其新詩計二十二首,小說四篇,舊詩詞三百餘首,另有雜文書信及他人評論等。

這座房子原來要蓋在今彰化縣政府處,當時彰化郡守要陳家讓出土地,其後才選擇在故鄉興建。

洋樓採U字型配置,佔地三百餘坪,結構採混凝土加強磚造,外飾雖然無法全然擺脫殖民樣式建築的風貌, 改強調以簡潔、粗實線條的設計風格,讓迴廊連接所有空間機能,展現出日治時期不凡的洋樓氣勢,這是日據末期從樣式建築企圖走向現代建築的典型代表。
默園洋樓建造完成後,由虛谷先生親手構建林園並親自命名。

庭園面積廣達四千餘坪,目前尚能從池塘、花架、假山遺跡,仰望庭院聳入雲宵的特殊檳榔樹種,可以想像昔日默園庭院繁茂景況。

位於通往國道三號交流道的和厝路道旁,圍牆內極為退縮建造的洋房,因大門深鎖,只得遠望...

對於外牆的裝飾式樣也無法清楚細看....倒是山牆立面塑有<悠然見南山>的字樣

不正是以田園詩人自居的陳虛谷先生,最深的期盼嗎 ?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